2)第2194章 读一本书_诡三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原本川蜀的一部分铁矿石先凑合着用。

  『若是不美,便是先做镢、锄、镰、铲、锛等器……』斐潜说道,『如今流民甚众,开春必然急需此等器具……』

  黄承彦愣了一下,然后看了看斐潜,笑着点了点头,在木牍上又是记下了这一条,才放了下来,说道:『贤婿寻某何事?』

  斐潜吞了一口唾沫,顺便将在嘴边的两个字吞下去,然后说道:『岳父大人且看……』

  斐潜将手中的《考工记》递了过去。

  黄承彦稍微翻看了两下,然后也宛如先前斐潜一般,噗嗤嗤的笑了几声,说道:『一派胡言,不值一提……』

  《考工记》么,其实说起来,也未必像是黄承彦嘴中的那么的『不值一提』,在某些方面上还是能够展现出华夏在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,特别是在齐国之中的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,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
  可是关键的问题,也是在这个『一定的参考价值』身上。如果真的有人要按照《考工记》上面所记载的来做,那么必然就会被坑得死去活来……

  《考工记》上面记载的是青铜时代,也就是战国时期的一些工艺,就拿简单来的来说,青铜合金的冶炼配方一直以来都是决定青铜器最终性能的关键因素。衡量某一文明在青铜器时代的金属冶炼水平,最直观的标准就是其对青铜合金配方的总结与掌握水平。

  最为典型的,便是在《考工记》之中,虽然记录了大量当时各种器物制造的工艺流程与生产规范,其中就有对不同器物所应采用青铜配方的记录,合称『金六齐』,但是这个『金六齐』么……

  『金有六齐,六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钟鼎之齐,五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斧斤之齐……』黄承彦嘿嘿笑了几声,说道,『若真以此法冶金,便是祸国殃民之辈尔……』

  斐潜点头,然后说道,『然如此谬误之法,为何得以流传?』

  黄承彦皱起了眉头,『这个……』

  何止是流传,甚至成为了皇室重典。

  斐潜手中的这一本《考工记》,全称应该是《周礼·考工记》。

  西汉之初,因为《周宫》之中『冬官』篇佚缺,河间献王刘德便取《考工记》补入。后来刘歆校书编排时改《周官》为《周礼》,便有了此篇。

  春秋之事,确实是以青铜为主,也就是铜锡合金,可是这个铜锡之间的比例,却并非宛如『金六齐』之中描述的那样,以『六分其金,而锡居一』,甚至是两分金配一分的锡……

  虽然说在华夏冶金早期,也有对于金属认知不全,铅锡不分,亦或是在某些方面上出现错误的的情况,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,经过了上千年的青铜冶炼发展,居于生产一线的工匠不可能会出现这么重大的纰漏,也不会搞出什么这么荒唐的冶金配比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pp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